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三十四章 乱了(1 / 2)

第三十四章 乱了

“祸事了!”

当李崇听说朝廷任命抚军将军崔暹为北讨副都督之后,脸都绿了。

他的官职是使持节,开府仪同三司,都督北讨诸军事,完全称得上位高权重,但是想要以此节制从二品的将军崔暹,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
纵然使持节是代表天子权威,那也只能斩两千石以下的官员……

宦海沉浮近五十载,李崇太了解崔暹了,此人性格狠酷,奸滑好利,谄事权势,曾因贪污、侵盗公私,两次免官……百姓称其为“癞儿刺史”。

“也不知谁提拔这么一个对上位唯唯诺诺,对百姓重拳出击的无赖?”行军路上,李崇向将军府长史祖莹抱怨道:“满朝公卿,竟无一人忠心为国吗?”

祖莹是约摸三四十岁,头戴纶巾,手摇羽扇,一派名士做派,他的名头很大,当世无人不知,后世无人不晓。

即使你不知道他的生平,也一定知道《三字经》中的那句莹八岁,能咏诗。

祖莹就是那个八岁能咏《诗》《书》的神童。

当然了,他小小年纪能够扬名立万肯定离不开家世的辅助,世家大族相互标榜早就是老得不能再老的老传统了。

祖姓自魏晋以来,即是北州著姓,在幽燕之地,祖氏的影响力仅比范阳卢氏差一点。

当然,士族门阀阀阅高低是有专门的评判标准的:

‘郡姓’者,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阅为之制,凡三世有三公者曰‘膏粱’。

有尚书令令、尚书仆射者曰‘华腴’。

尚书、领军将军、护军将军以上者为‘甲姓’。

九卿、州刺史为‘乙姓’。

散骑常侍、太中大夫者为‘丙姓’。

吏部正员郎为‘丁姓’,凡得入者,谓之‘四姓’。

祖氏三代以内获赠过两任州刺史,算是乙姓。

东方氏世为州官,是最低的丁姓。

通常:膏粱担任一品官职,华腴担任三品以上显职,甲姓担任三品及以下官职,乙姓担任四品官职,丙姓五品官职,丁姓担任五品以下官职。

至于寒门,顶多担任八九品的微末小官。

没办法,九品中正制的规则就是这样,若是你出身寒门,纵然你有再高的才情也跨不过这道鸿沟。

总之,世家门阀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,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打破的。

或许某一天,会出现一个骑着白马、提着刀子、如风一样的男子和他们讲道理,一如当年的董肥肥。

言归正传!

祖莹笑着回道:“下官听闻崔暹向江阳王父子送去了三车财货以及二十名歌妓……估计崔暹受领抚军将军与此事有关。”

李崇恍然,旋即冷笑一声:“老夫戎马一生,也不敢贸然请为大将,崔暹一无赖儿,哪来的勇气请求随师出征,他难道就不怕送出的财货打水漂吗?”

祖莹一时愕然。

坦诚讲,他也不知道崔暹哪来的勇气,或许是他的脑回路异于常人,又或许他是真的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