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二章迤萨之旅.(1 / 2)

第二章迤萨之旅.

那是1983年的春天,那一年我二十一岁,是国家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。受学院的安排,我们系上的同学分组赴边疆省份釆风。我们这个组五个同学,要去的省份是边疆云南,一个听起来很诗意的省份。一起的同学除我之外,是北京女孩叶赫娜和宋知秋,还有就是上海男孩杜润涧和南京男孩夏听泉。我们五个人谁都没有到过云南。只听说那个地方少数民族众多,汉族反而成了少数民族,还听说那个地方居然有大象在街上走,这听起来着实不靠谱,总之我们对这个我们要抵达的云南一无所知,它在我们心中就是一个神话和传说。我倒是无所谓,我出生在北方的沈阳,跟随父母到了北京,自己就是少数民族,并不担心去一个陌生的地方。我看得出来,叶赫娜和宋知秋俩女孩并不想到云南,叶赫娜是因为杜润涧要到云南所以她选了云南,宋知秋则是因为夏听泉选了云南所以她也选了云南。我就无所谓了,听从组织安排,老师安排我任组长我就任组长,实际上就是一打杂的召集人,或者说是联络人。

1983年,国家恢复高考没有几年,从革命中走出来的国家充满梦想,从折腾迷惘中走出来的我们也充满了梦想。我就自以为我们这个民族应该有最好最美的音乐,我们这个从诗经以来的古老民族不能只有几个样板戏吧。但这只是我的认为,叶赫娜和宋知秋是主修钢琴和跳拉丁舞的,杜润涧和夏听泉则是主修小提琴和欧洲音乐理论,我们这个组只有我是学习民族音乐的。他们几位对民族音乐都不以为然,甚至认为只有欧洲才有音乐。他们得心思都放在毕业后的留学上,所以只把这次云南之行当做一次放松的旅行。叶赫娜听说从北京到云南的省城还要到州到县到镇到村,就不耐烦地说:“穷乡僻壤能有什么音乐,真是滑稽的事情。”

去云南的火车摇摇晃晃的在邃道和黑暗中穿行,好像是要穿越整个中国才到云南。一个一个城市被丢在后面,前面又是无休无止的城市和村庄。车厢里弥漫着各种刺鼻的味道,叶赫那不耐烦地说:“什么云南?倒像是去天国似的,屁股都坐大了。”

宋知秋说:“当时我就说到天津的,上海也可以啊,只是有的人偏要来这个云南。跟了来,有的人未必领情呢。”边说边用她的丹凤眼斜着夏听泉。

夏听泉讨好地说:“我的小祖宗,辛苦你了,要不坐我怀里来。”

宋知秋娇柔地说:“讨厌,你倒想得美。”

叶赫娜说:”好啦好啦,要打情骂俏躲一边去,不要在我们‘革命青年’面前弄这些资产阶级的的情调,说着换了一个姿式靠着宋润涧,说:“我只是这气味实在是受不了。”

我说:“叶赫那同学,应该给你配一专列,那空气就好了。”

叶赫娜和宋润涧同声说:“组长话不能这样说。”

宋润涧把手臂上的肌肉鼓起来说:“这几天我这拳头闲得慌,要不咱俩练练?”

我急忙说:“得,咱们‘革命青年’要文斗不要武斗。要不咱们来打牌,谁输就往谁的脸上贴纸。”大家都响应,我们开始玩扑克牌。我边玩牌边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民乐欣赏,瞎子阿炳的“二泉映月”,叶赫那则不停地吸桌子边上的法国香水,她母亲是驻法国大使馆的文化参赞,她毕业后将去法国留学。不到一个小时,叶赫娜的倾城之脸已经贴满了纸条,看上去像跳神念咒的巫师。

叶赫那对我说:“好好玩牌行吗?什么二泉印月?算什么音乐?你看人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,有多少音乐天才,舒伯特、肖邦、贝多芬、李斯特、柴可夫斯基……一数一堆,咱中国有什么?一个瞎子,还二泉印月,那也叫音乐?说来羞人!”

我对叶赫娜说:“叶赫那同学,你到底是那国人,起码的民族自尊有没有?你这话早说几年你就是现行反革命你知道不,不说枪毙判刑也得割了你的舌头。”

叶赫娜把牌往桌上一砸,一把撕掉脸上的纸条说:“黃歌同学,想告密不是?你少给我上纲上线,老娘不怕。”

我是后来才知道叶赫那的爷爷奶奶都是在文革中被打成判徒、间谍、里通外国死在秦城监狱的,所以有心理阴影。我说:“开个玩笑,至于这样吗?要撕掉脸上的纸条撕便是了,你这样搞得我像是判徒似的。我的意思是咱们中国人不能灭了自己志气。屈原《天问》欧洲人写得出来吗?就说这云南吧,聂尔,云南人,写国歌,厉害吧?!”

叶赫娜没好气地说:“懒得跟你说:“就你爱国。”

话不投机,大家都沉默了。到云南成了一种等待,就因为等待,云南又变得越发的遥远起来。

在省城昆明南站下了火车,我们还来不及看昆明街头有没有大象,就坐上了红河州文联来接我们的中巴车。接我们的男人是一个黑脸汉子,感觉汉话都说不灵光,好像舌头有点问题似的,他自我介绍说:“我是红河州文联的办公室主任,几位老师叫我阿索就可以了。州上的领导对几位老师的来到‘常非’的‘视重’,专门叫我来接待几位老师,还说国家音乐学院的老师都是我们国家将来的音乐家,所以要最高规格的接待。我的普通话不知道几位老师听得懂不?”汉话都说不清楚,还普通话呢,但这个阿主任的确是厚道、谦卑、热诚。我对阿主任说:“谢谢阿主任,我们不是老师,是学生。”

阿主任说:“我的汉名叫索鲁玛,一坐山的名字,阿爸取的,我阿爸说我们家乡山大人小,站在山上眼睛才远,所以给我取了山的名字,索鲁玛。”

我对他说:“那,索主任。”阿索依然谦卑地说:“还是叫我阿索吧。”

在路上,我们己经很疲惫了,阿索还在喋喋不休地说:“我是奕车人。我们家几代人都赶马帮,我阿爸在老挝、缅甸、越南跑生意,可州上的领导说我歌唱得好,硬要我工作,所以到了这个啥子文联,州上接待上头来的老师领导们,我就领着州歌舞团的女娃子唱个歌,可我还是喜欢做生意,自己管自己,自由。”

我对他说:“那请阿索主任给我们唱个歌。”

阿主任固执而谦卑地说:“还是叫阿索吧。州上的领导说就是北京的老师到了大理就写出了《阿诗玛》,于是大理大名天下了。州领导说我们红河不比大理差,女子比大理还俊,歌也比大理的好听,可就是因为没有老师来写。哦,我们得转车了,上火车,小火车,这条路叫滇越铁路,直通越南,中国最早的米轨铁路,你们没坐过呢。”

就这样,我们又坐上了小火车。叶赫那和宋知秋疲惫的样子仿佛到了崩溃的边缘。

夏听泉对阿索说:“火车没有汽车快就是指这小火车吧。”

阿索说:“对对对,没错。本来州上有专车,但州领导说几位老师来一次不容易,或许一辈子就这一次,所以让几位老师体验一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