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九十二章 担保(1 / 2)

第九十二章 担保

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……”

龙榻宽长两丈,皇帝赵恬斜靠在隐囊上,身前放着一摞诗贴,当他读到那首《破阵子·白发不悔》时,不禁打起了拍子,低声吟唱。

十拍唱罢,感叹道:“想我梁朝,重武轻文,没有南晋那多文人骚客。能写出这般词句,已堪佳作。”

唐昭坐在一旁,偷眼去看诗贴。

赵恬却把诗贴翻过来,不给看。

唐昭眯了眯眼睛,浓长睫毛好似两道帘幕,帘幕后眼珠一斜:“不知出自何人之手?”

赵恬慧黠一笑:“总之不姓唐。”

唐昭面带娇嗔之色:“江南伪朝,将诗词编入科举,故而学子会在诗词上格外用功。可诗词不过是末等之学,平常玩耍倒也罢了,若说到治国理政却无甚用处。就好像那李太白、杜子美,纵有绝世诗才,也不是当宰相的材料,却总自命怀才不遇,满腹牢骚。”

赵恬点头道:“当如元稹、郑畋那般,有治国之才,兼有诗才。”

随后赵恬又翻看其它诗贴,再无入眼之作,便丢到一旁。

这时唐昭才看到,那《破阵子》的作者是苏瓶。

难怪刚才赵恬那般黠笑,他是故意的。他知道,若让唐昭知道是唐家人在诗会上拔得头筹,唐昭又要说“陛下,这苏宝玉文武全才,却只是个八品小官”之类的话。

看来,皇帝已经想到自己前头,唐昭为自己刚才那番贬低诗才的话感到后悔。

觉得被皇帝戏耍,唐昭眉毛一挑:“陛下不喜妃子举荐人才,妾倒也能体谅陛下苦衷。既然如此,不如立下规矩。”

赵恬眨眨眼:“什规矩?”

唐昭道:“《泰平之盟》有约,唐孟西门三家必有一位贵妃。此举的目的,是为了更好的执行盟约中的细则。”

其实唐昭应该说“监督执行”才对,可她却没那样说,赵恬不知她葫芦里卖什么药,于是安静地听着。

唐昭又道:“妾作为嫔妃之首,自当以身作则,既要为皇帝分忧,又要监督、照顾家族。可说到底,妾现在是皇上的人,要一心向着皇上才对。而家族那边,只是碍于情面罢了。毕竟那边有妾的许多至亲,若妾不照顾他们,便违背孝悌之道。”

赵恬不相信她的话,可唐昭突然这样讲话,赵恬有些搞不懂她要干什么。只是觉得皇后是在设圈套,等着皇帝跳进去。看来,刚才自己戏耍她,她就想着报复。赵恬觉得有趣,于是道:“昭宝到底想说什么呢?不妨直言说来。”

唐昭眯眼笑道:“妾不能举荐人才,将来孟缇、西门玄月、冯宝钏也不能举荐才对。”

赵恬问:“然后呢?”

唐昭道:“若她们不守规矩,咱这当皇后的也不好严厉惩罚,毕竟这也不是什么违背道德的大事。不如这样,她们举荐一个,妾才举荐一个。可如果她们都做得很好,妾身就要做得更好,是为榜样。”

“她们三个人,你一个人。如果她们每人举荐一个,你就举荐三个。她们觉得亏了,就会放弃这个念头。你是这样想的吗?”

“皇上圣明。”

赵恬不缺女人,所以他也不着急收孟缇、西门玄月那种长得一般的女人进宫。毕竟这些门阀小姐,来到宫里一准要为家族办事。皇帝不喜欢她们,只是碍于《泰平之盟》,不得不娶罢了。

贵妃们还没进宫,这唐昭就开始勾心斗角,赵恬觉得有趣。

万隆帝就喜欢看别人勾心斗角,这是他人生中最大乐趣。

赵恬眨眨眼,故作中计,郑重点头道:“然也,昭宝懂事,朕心甚慰。要我说,你也甭跟她们客气。我定下规矩,不许举荐,即便举荐,我也不用。若有人胆敢触犯规矩,你就惩治她们。否则家中无主,岂不乱套?”

……

苏瓶用“剁手指”的办法,连续敲打五人,结果有两人中招。苏瓶把他们押送刑部。薛侍郎闻听,大喜过望,亲自审案,嫌犯供认不讳,投入大牢。不过这次薛庞没着急向皇帝提交“铁证”,而是要求苏瓶再接再厉。

面对上级官僚下派的任务,苏瓶一般不会追求“超额完成”,终归一言“做得多不如做得巧”。着急忙慌,累成瘦驴,上级也不会让你闲着。若你真的闲了,他还看你不爽,总想找点事给你做。尤其像刑部这种衙门,有着堆积如山的可疑案件。而有些案子,本来可查可不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