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2章 集结大军,发兵函谷(1 / 2)

第72章 集结大军,发兵函谷

最快更新三国最强主宰最新章节!

0072、集结大军,发兵函谷

十八路诸侯分别为——

第一镇,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。

第二镇,冀州刺史韩馥。

第三镇,豫州刺史孔伷。

第四镇,兖州刺史刘岱。

第五镇,河内郡太守王匡。

第六镇,陈留太守张邈。

第七镇,东郡太守乔瑁。

第八镇,山阳太守袁遗。

第九镇,济北相鲍信。

第十镇,北海太守孔融。

第十一镇,广陵太守张超。

第十二镇,徐州刺史陶谦。

第十三镇,西凉太守马腾。

第十四镇,北平太守公孙瓒。

第十五镇,上党太守张杨。

第十六镇,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。

第十七镇,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。

第十八镇,奋武将军的曹操。

各镇兵马参差不齐,多则三万,少则一万。

史料记载,联军共计三十余万将士。

实际不足二十万!

尤其是以骑兵为主的公孙瓒,其麾下‘白马义从’不过两千。

故而,北平处于边陲,公孙瓒不可能将兵马全部带在身边。

【另:西凉马腾在赶来的路上,并未抵达酸枣。】

刘辩本以为,‘讨董’联军会按照史实,孔融,陶谦,马腾,公孙瓒都不会参加,发起者也不是曹操,而是乔瑁。

结果竟是按照《三国演义》出现,除去马腾在赶来的路上,其他各路诸侯均有参加,且,发起者是曹操,而非乔瑁。

……

刘辩之没有尽快追击董卓,正是在等诸侯们来见他。

刘辩虽是废帝,可大小也是汉室唯一的正统王侯,岂有前去面见诸侯的道理?

更何况,刘辩目前兵马不济,只能在关东诸侯的军中抽调兵马,对战强大的董卓。

不多时,由陈到领路,将众位太守、刺史引入议事堂。

虽然如今的刘辩本事见长,但相貌并没有明显变化,故而众人以袁绍为首,纷纷屈膝跪拜,山呼:“我等拜见陛下!”

对于众人称呼‘陛下’,刘辩仍旧解释了一遍。

故而,众人起身后,无不改口称呼‘大王’。

然,受到大将军何进恩惠的王匡、肱骨老臣孔融、韩馥等人,反倒连连痛哭,声称愧对陛下,没有及早破关救助陛下。

受到何进恩惠的王匡、肱骨老臣孔融自然不用多说,愧疚之意出于本心,掺不得假。

至于冀州刺史韩馥——应该称他是冀州牧韩馥,毕竟是董卓命他做的州牧。

再有,就在前几日,即使刘辩做出种种‘壮举’,仍旧没有人相信的情况下,韩馥、袁绍竟生出推举幽州牧刘虞为帝的想法。

袁绍、韩馥以为旁人不知,却难逃重回汉末的刘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