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下次走正门(1 / 2)





  常言道,人间至深之情,不在风花雪月,在于一茶一饭的寻常。女皇借着这个道理,寄希望于举办宴会,与筵席上联合武家与李家,笼络太子与朝臣,为自己身后政局稳定做准备。

  暮春时节,三阳宫落成,她于石淙宴请太子、相王,武氏诸王与群臣。嵩山脚下,石淙河畔,有一块天然的巨石,宴会就设在那里。狄公身子不好,陪女皇走了几十里路,一时狂风刮过,马匹受惊,便有些摇摇欲坠。武曌赶紧命太子追上去,牵好缰绳,安抚下这马。她不叫别人,偏偏叫了太子,是期望他们建立起君臣感情,期望自己百年以后,狄公仍能尽心力辅弼太子。从复立李显开始,她就一直暗中做着这些努力。

  宴会上,二张侍立左右,狄仁杰、魏元忠、姚崇等一众大臣也如数在列。尽管暗流涌动,席面上仍然一片母慈子孝,君臣和谐。众人唱和赋诗,每人都有诗作,武曌本人也作了一首《石淙》。

  席间五味俱全,易之、昌宗本是爱玩笑的青年,谈论鹿肉鱼肉,他们就一番戏言,说天底下无论什么肉,都不如天竺进贡的象肉。武曌问他们为何,兄弟俩回答:“宰象(宰相)自然不错。[r1] ”

  魏元忠坐不住了,自从上次在街上路过,亲眼看见张家家奴恃强凌弱,他对这两个面首就看不惯。不过是两个弄臣,今日居然在宴席上,公然开当朝宰相的玩笑。这座下的臣子,有几个不是宰相的,面子上能过得去么?于是乎他毫不示弱,举杯祝道:“依我看,象肉粗糙难咽,不如獐子可口。宰象不如杀獐(张)。”

  一时间,兄弟俩的脸都拉下了,气氛剑拔弩张,争执一触即发。

  武三思连忙开口打圆场,说席上都是些玩笑话。随后又扯上些七七八八的杂事,将问题因开来。他说,六郎即便板着脸,也是月貌花容的美男子。这容貌世上找不出第二个,是天赋道行,想必六郎是升仙太子的转世。

  武曌游嵩山的时候,曾亲手题写过升仙太子碑,飞白遒劲,有女丈夫气。而她对升仙太子王子晋的喜爱,亦是人尽皆知的。也许是为了教导子侄们,学学王子晋淡泊名利,不思权位,别总想着斗个死去活来。无论如何,武三思这句,一下拍了两个人的马屁,颇有些洋洋得意。

  他没看见,狄仁杰幽幽盯着他,看了许久,皱起眉头。

  三思又撺掇着让张昌宗着羽衣吹笙,说那样真真是王子晋无疑本尊无疑。于是众宫婢推来一架木鹤,这也是他早预备好的。昌宗莲花脸颊,身着轻盈雪白羽衣,戴珠宝四缀道冠,乘木鹤,笙一支曲响,谁见了不道一声出尘绝世。真是一幅好画。

  宴饮尽兴,似乎众人都忘却了方才的不愉快。后来,武曌还命人将各人的诗作,镌刻于河畔石壁,永世传颂。

  生命的最后几年,在为政方面,女皇怠惰也温和了许多。不论臣子说了什么话,如何冒犯怎样触怒龙颜,她都客客气气地接受,说一声:朕明白了。而后依然我行我素,纵情声色,弄的大臣也没法子。

  久视元年十月,女皇宣布废除施行十年的周历,恢复李唐夏历,那是她完全放弃这个王朝的象征。

  转年,女皇改元大足。那时控鹤监已经改名为奉辰府,《三教珠英》也快要完成了。张氏兄弟见公主还没有动静,自己反倒急了起来,去问公主什么时候告发。

  太平盯着两人看了一会儿,一副没所谓的样子:“你们去啊。”

  于是兄弟俩调整好情绪,在女皇面前声泪俱下,按公主所教这般说了一番:

  当年陛下病重,才人就对我二人意图不轨,时常卖弄风骚故作诱惑。正因如此,她才劝陛下修《三教珠英》,好时常与我们相会。我兄弟俩是正派人,每每严辞拒绝,又念及她是陛下得力的臣子,不忍告发。现如今,修书快要结束,才人变本加厉,三番五次找我二人的麻烦,实在是忍不下去,这才来找陛下诉苦。希望陛下明察秋毫,严惩不贷。

  武曌听完二人所说,略一沉吟,正了神色,只说:“才人与我相伴多年,这种事,一时间叫朕相信也难。空口无凭,可有证据?”

  他们忙说:“有证人,公主就在外边,她可以为我们作证。”

  武曌闻言,再忍不住,只哈哈大笑起来,笑得捶桌子。搞得两个人面面相觑,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,心下多生几分惶恐。

  武曌笑得前仰后合,半日方才止住,只对他们说:“你们都下去吧,此事不要再提了。”

  “陛下,不传来证人么?听一下也好……”易之壮着胆子进言。

  女皇没有回他的话,拄着龙头杖起身,到后边去了。这下兄弟二人心下更慌,只出门去问公主,又把刚才的状况说了一遍。说的的确确不明白,这上官才人有什么奇特之处,陛下怎么就那么信任,连证人都不问。

  “公主当时信誓旦旦,说陛下一定信我们。如今怎么是这副状况?”言语间,昌宗有些责备之意。

  “你放心,我也保证了,出什么事我担着。”她忍着不笑出声。

  “公主担得起么?”兄弟俩有些不信她了。

  没等回答,他们看见婉儿抱着纸卷,远远地过来,都住了嘴。婉儿似乎也看见了三人,朝他们点头,心下却更生疑惑。她猜不透公主,更想不到她究竟做什么去了。

  好在这个答案没让她等太久。当天傍晚,二张这两个傻孩子就过来找她,竹筒倒豆子般,一五一十把事情说了出来。从公主劝他俩勾引才人,到那天逼迫他们施行,最后是让他们去皇帝那里告状。除了言语间推卸了些自己的责任,差不离就是这般故事。

  他们真的慌了,不知道婉儿究竟有什么渠道,即便面首和公主联手,都不能伤她分毫。又或真如传言一般,婉儿是女皇的第一个情人。这样勉强能解释得通,毕竟在女人这方面,兄弟俩从前还没失过手。才人举手投足间,对他俩似乎没有丝毫兴趣,好像不喜欢男人一般。女皇若早知道这事,他们的告发便是无稽之谈,一眼就能看穿。

  可是——可是——总之兄弟俩一合计,公主是真的不靠谱,不如投靠才人算了。见机行事,见风使舵,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,赶紧借这个秘密“投诚”。他们想才人一定会感激的,不说结盟,往后不至于和他们作对。

  婉儿听了他俩的告密,起先以为是玩笑,结合着近来种种怪现象,一盘算,还真是这么回事。想来李显、李旦、武三思那边,大概都是太平捣的鬼,不由得越听越气,咬牙切齿。好在是经历过风浪的女人,不至于浅薄地显露出来。于是向二张道了谢,并提出往后一笔勾销,有什么需要她的地方,她仍会尽力帮助。

  二张问怎么对付公主,她说:“我自会安排。”

  太平不知道这些,只知道二张已经用完,这俩人以后再不会信她了。这次暗中的调戏,她玩的很开心。回到府上,想起这环环相扣天才般的布局,对自己的恶作剧满意得很,就笑起来。

  棋语看她莫名其妙的心情好,随口问了两句。公主挤挤眼睛,做个鬼脸:“感觉真不错,好似一层一层扒光她一般。”

  本宫近来发现,我这人的出息,也就这么大了。她伸手比划了一下。除了扒光她,什么也不想做。

  说完又大笑不止。

  闷热的暮春,树木浓绿茂盛,阳光刺眼温暖。仙蕙嫁到魏王府以后,就很少出门了,只去过两回佛寺焚香祷告。她不知道自己在乞求什么,总觉得在人世已经无所求了。后来有了身孕,一切的祈祷便都在于这个孩子。院墙之内,她看着奴婢忙忙碌碌,男人的宴饮吵吵嚷嚷,而一切都与她无关。生活便是百无聊赖地坐在榻上,为即将出世的孩子做些针黹。夫君有他要办的大事,晨起去朝会见她的祖母,那位几乎不再上朝的皇帝。放下手中针线,脖颈有些酸疼,她抬头望去。

  屋前的玉瓶,不知何时插满了蔷薇,微风中摇曳着花瓣,结上几滴露珠。是谁采来的呢,这花,后院里可没有。仙蕙走过去,猛地看见一丝琥珀色的微光,隐没在花束之间,那是花蕾中心的蜜糖。一串上好的玛瑙串,似乎是波斯的贡品,普通人家极难见到。

  她取出手串,冰凉温润的触感透过肌肤,直达灵魂深处。

  “喜欢么?”稚气未脱的少年声音,“喜欢就送给郡主。”

  循声仰头,屋檐上坐着一个小贼,一脸的孩子气,正盯着她笑。

  “就是张府家仆追的东西,也不知价值几何,看起来不便宜。郡主救我一命,送你不算过分。”小贼挠挠脑袋。

  第一眼望去时,她心中还有些胆怯。可这人说话做事,完全一副孩子模样,笑起来憨憨甜甜的。她想到,自己也快有孩子了,心中莫名多了些温柔。何况这小贼,不像要伤自己的模样。

  “你真的是贼?”她问。

  “不是贼,怎么能说是贼呢,我是义盗。”屋顶上那位摇头撇嘴,嘟囔起来,“我只偷他们的东西,那都是搜刮来的。”

  “偷人家的东西,不管是谁的府上,可不就是贼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