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96节(1 / 2)





  老四当初被那几个小混混带着去录像厅,沈寅初把他叫回来,那个叫黑子的还掏了刀子。这一转眼,这小子就被抓进去了。

  不至于枪毙,但是关上个几年可是少不了的。

  “就是班级第一,又不是年部第一,有啥的,”大胖送来了不少水果,老四这会儿洗干净了手,给两个侄女剥石榴,“再说,我是降级的,比他们都大两岁呢。”

  看着老四现在的成绩,沈寅初心里头颇觉欣慰。这孩子现在也懂事儿多了,沈寅初问了老太太,他没回来这两天,挑水搬东西这些重活儿都是老四干的。

  望山屯的房子靠着良叔和老村长的帮衬,顺顺利利地建起来了。正好是冬天,买了一车煤块煤泥,烧上个一礼拜,房子就能住了。

  今年过年晚,不过老太太忍不住,才二月十号就带着全家回来了。

  “楼里头住着其实也舒服,还干净,”老太太坐在炕头上,看着屋里头窗明几净的,笑得见牙不见眼,“但是人老了可能就是毛病多,我咋觉着还是这平房住着舒坦!”

  周翠萍在一边剥花生,嘴上跟婆婆不太对付:“咱家这平房盖得也不比那楼里头差啥啊,你瞅瞅,这还铺了水磨石呢。外头还镶的瓷砖。”

  她现在不张罗着管儿子的钱了,也彻底发现,家里头啥事儿都是大儿子做主。不过,管不了,话总是能多说几句的。

  “老大这挣点钱就嘚瑟,要我说,那外头贴瓷砖干啥?钱多烧得慌啊?”

  一家子没人跟她计较,就小丫嘴快:“那我哥买的金镯子妈你咋不说钱多呢?睡觉都不摘下来。”

  她才说完,脑袋上就挨了两下。

  沈寅初在一边看着也不多说,看着俩闺女蹬蹬蹬跑出去,跟着苏鲤看小猪小兔子去了,他紧挨着老四坐下了。

  “咋样?是想在咱这念高中,还是去盛城?”

  他这当大哥的,最近也没怎么过问老四的成绩,从兜里头掏出点零钱给老四塞过去:“也别成天老憋在屋里头看书,明天去买点鞭炮,带你俩侄女玩玩。”

  “哥,我有!”老四使劲儿推,最后还是叫他哥直接把钱塞进裤兜里头了,“我班主任说我努努力能考育才,但是我想在咱家这头上高中。咱妈咱奶都搁这呢。”

  真是懂事儿了,沈寅初摸了摸老四的刺儿头:“懂事儿了,哥最近都没怎么过问过你……”

  “没有,哥,”沈寅初不拿当初的事儿当回事,但是老四的心里头可是后怕到了极点,“要不是你那回把我拽回来,我……”

  当初跟着黑子混的那几个同学,一个不漏地都叫派出所带走了!

  听说,黑子一开始领着他们玩好的吃好的,后来带着带着就不做好事了,隔壁县去年年末的抢劫,就跟这些人脱不了关系。

  他这两天每每想到都后怕,那时候他被他哥带回来的时候,还不服气呢!前两天还想着,要是他哥让他回去上学,就继续找黑子。

  结果,沈寅初天天押着他出摊、看着他干活,几天下来知道他哥不容易,这才放下那颗心踏踏实实地学习。

  “哥,要不是你,现在我都不知道在哪过年了。”

  “一家人别说两家话,我不是你哥么?你看我咋不把黑子拽回去摆摊?”

  老四笑了,穿上大棉袄出门准备去买点呲花摔炮带着侄女玩。

  沈寅初陪着老太太说话,老太太现在年纪也大了,说了几句就眼睛眯缝着要睡着了。

  他给老太太把被盖上点,又跟周翠莲提:“妈,过完年,你跟老太太都去医院检查检查吧。”

  “没病没灾的检查那玩意干啥?医院那地方,去了没病也得给查出病来。再说,查一回可老鼻子钱了,进去出来得扒一层皮下来。”

  周翠莲态度挺坚决的,沈寅初也没跟她硬拧,到时候直接带人去就行了。

  “妈,我去村长那一趟。”

  “行,你多穿点!”

  沈寅初从桌上拿了条过年待客的烟,又挑了点水果,还有从盛城买的送礼用的保健品礼盒,往老村长家里头去了。

  这次回村过年可不能白回来,餐车加盟的事儿,正月十五之前一定得定下来。

  不过,才进村长家里头,把东西放下,沈寅初就听见了个熟人的消息。

  “二奎那小子,现在可真不是玩意儿!这回把村里头几个小子拐到传销窝子里头了,今天打电话回来叫家里给汇款!”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那段时间的大案是真的多啊……白宝山什么的。

  哈哈哈哈数了一下昨天的评论,我发现竹马党一边倒地压倒了天降党!

  第90章

  “这时候还整这事儿?”

  沈寅初没多管这事,他虽然有带着全村老少致富的想头,但也仅限于愿意跟着干的。

  而且,现在正是严打时期,那传销窝子也支撑不了多久。

  “报警,就说是黑团伙,用不了多久就都回来了,谁也别给钱。”

  这主意是有点皮,不过,那传销窝子可不是比黑团伙还黑?多少家被搞得妻离子散的?

  给出了个主意,沈寅初跟老村长说起加盟的事情来。

  “我那个小店现在也算得上是立住了脚了,盛城市场大,人也有钱,我准备着先搞几个餐车加盟,看看咱村里头有人愿意去没?”

  沈寅初把加盟是怎么回事跟老村长解释了一通,又说明白了村里头加盟费减半,俩人商量了一会儿,觉得能有个两三家愿意去。

  有两三家就行,只要有先出头的,赚了钱,剩下的人可不就愿意动弹了?

  “咱村里头虽然没有能进矿里的,但是这两年香瓜土豆地瓜都卖不错!一两千块钱不少家都有,等出了年我在村里头细细问问,有那刺头儿一律不行,挑老实的小两口去两家,那不就都妥了?”

  老村长想得仔细,去盛城开餐车卖吃食,一个人八成忙不过来,两个人又容易产生矛盾。最好是小两口,不然哪怕是亲哥俩,钱也没有放在一块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