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97节(1 / 2)





  ————

  雍若成为了皇后,卫太后就将宫务交给了她打理,表示自己要颐养天年了。

  之后,卫太后却并没有开始过养尊处优的退休生活,而是开始长期吃素,每天做得最多的事也是念经礼佛。

  雍若劝她不必如此自苦。

  她却淡淡一笑:“先帝驾崩之后,我其实很想去普惠庵出家的。只是身为太后,若去了普惠庵恐怕会让天下议论纷纷,让皇上为难。所以,你就别管我了,照顾好皇上就行了。”

  雍若只好由着她去,不再劝说什么,只把给太后的一应供奉略微调整,往精细典雅的路线上靠拢。

  在处理宫务之时,雍若也开始郑重地考虑一件事:子嗣。

  以前她觉得自己与凤寥迟早玩完,自己又只是一个小妾,完全不需要承担生儿育女的责任,所以从未想过要跟他生孩子。

  可现在,她已经是他的妻子了。

  虽然她对生孩子的问题仍有顾虑,却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排斥生孩子的事了。

  生,还是不生?如果要生,生几个?生下来之后怎么教育?

  如果只生一个,他会不会因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合法继承人,就成为一个妄自尊大、无法无天的人?如果他的才德不足以胜任皇帝这个职位,登基后会不会祸乱天下?

  如果多生几个,他们长大后又会不会为了皇位而兄弟阋墙?

  如何让孩子在适应社会环境与保持前瞻眼光之间做好平衡?

  这些问题,在雍若的脑袋里缠绕成一团乱麻,让她无比纠结,拿不定主意。

  快到年底的时候,凤寥有一天晚上对雍若说:“我们从宗室里挑几个女孩来养吧!将来,我们把她们都封为公主,给她们挑选才貌双全的驸马。”

  雍若心里微微一颤:“你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?”

  凤寥长长地叹息一声,将她紧紧搂在怀里:“我就是觉得宫里有些冷清。如果多几个孩子,也多一点欢声笑语。哪怕她们调皮捣蛋,也应该很有趣吧?”

  这一刻,雍若突然觉得自己无比自私。

  怎么办?她有些茫然、有些焦虑地问自己,一时拿不定主意。

  “还是先让我想想吧!孩子不是小猫小狗,喜欢了就逗一逗,不喜欢了就扔在一边。如果我们要了孩子,就要为孩子负责,不可草率行事。”

  凤寥嗯了一声:“不着急,你慢慢想。唉,你说得也对……孩子不是猫狗,不可草率行事。”

  当晚,雍若久久难以成眠。

  生孩子,似乎是必须的事了!

  第105章 有孕

  在孩子这个问题上, 雍若的观念是超越时代的。

  她认为: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, 不应该被当作礼物用来酬谢别人;更不应该被当作工具,用以传宗接代或者达成别的什么目的。

  所以,她的脑子里永远不会出现“凤寥对我很好, 我应该生个孩子回报他”,或者“凤寥需要一个孩子稳定朝局、继承江山,我应该生个继承人给他”之类的想法。

  在考虑要不要生孩子这个问题时,她不会考虑“我们有了孩子之后会多幸福”或者“我们需要一个孩子”。

  她只会考虑:我和凤寥有没有做好当父母的准备?我们能不能照顾好孩子、教育好孩子?我们能不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思想独立、人格健全的人?

  因为这种超越时代的观念, 在要不要生孩子这个问题上,她才会如此纠结。

  作为一个非常理智的心理学者,雍若非常了解要成为优秀的父母有多难。

  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天然属性,但他们的思想和人格都是被环境和经历塑造出来的。

 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一些很小的事都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和认知出现偏差。

  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发现、妥善引导,他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在一些歧路上一去不回头, 还死活想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变成那样。

  不爱孩子的人,当然不适合生孩子、养孩子。

  但是要养好孩子,也不是光爱他们就足够的。养孩子,其实也是一个技术活儿。

  她不是那种头脑一热就决定生个孩子,然后在养孩子的过程中,一遇到问题就举止失措、乱搞一气的人。

  她会在生孩子之前,就尽可能做好一切能做的准备。

  对于她来说,最重要的一种准备, 就是调整好自己的思想和心理状态, 与这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主流观念接轨。

  免得她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人, 教出来的孩子却与社会脱节、被主流社会排斥。那样的话,孩子会很痛苦。

  昨天她会感到内疚,会觉得自己自私,并不是因为她不生孩子这个原因。

  她内疚,是因为她为了保住自己的底牌,向凤寥隐瞒了一些真相。她的做法,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了凤寥。

  在养孩子的问题上,她和凤寥有很多事需要沟通。

  这个部分暂时不急。

  她的当务之急是需要想清楚:生一个还是生几个?

  这涉及到皇权的更迭,必须深思熟虑,因为她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为了皇位而自相残杀。

  如果把皇位算作一种遗产的话,那么它就是不可分割、不可共享的遗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