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5节(1 / 2)





  因是大喜之日,入宫添妆的人很多。

  到了坤德宫后, 并不需要再通报, 内侍唱名之后, 门口迎客的女官就直接领着她们进去了。

  凤寥的大嫂平郡王妃, 挺着一个大肚子,已经带着平郡王的侧妃和夫人们来了。

  听到内侍报了沈太妃的名,她立刻起身恭迎。

  雍若随沈太妃行了参拜之礼后,就听到一个十分和气的声音说:“都起来吧!赐座!”

  所谓赐座,自然是只赐给了沈太妃。

  在这种皇室长辈、宫中贵妇云集的场合中,连英王妃这样的小辈媳妇,都没有资格在坤德宫正殿中就座,雍若等妾室就更加没有了。平郡王妃能捞到一个座位,是因为她挺着一个大肚子。

  沈太妃坐下后,便是英王妃代表英亲王府,向隆庆公主添妆献礼。

  她献上的添妆礼总共有三份:一份是英亲王府的,一份是沈太妃这个长辈的,一份是英王妃这个堂嫂的。

  英亲王府之后,就轮到雍若上前了。

  她手捧着那个装古画的长盒子,上前两步跪下:“妾身恒郡王夫人雍氏,代恒郡王府,献褚道元《蝴蝶成双牡丹图》并悟道山人《秋暝山居图》,为公主添妆,贺公主新婚之喜,愿公主与驸马百年好合、子孙满堂!”

  周围一众贵妇发出了一阵惊叹之声:“竟然是那两位的真迹!”

  “这两位的真迹,如今可都是有价无市、可遇不可求的宝贝。恒郡王竟然一次拿出两幅来给公主添妆,当真是兄妹情深啦!”

  卫皇后也笑道:“寥儿这礼倒是投其所好。我代公主谢过恒郡王了!你起来吧!”

  殿中伺候的女官,从雍若手中接过了那个盒子。雍若起身后退,站到了沈太妃身后去当背景板去了。

  殿中不断有各个王府、长公主府甚至大长公主府的贵妇们进来,为隆庆公主添妆贺喜。

  雍若的脑子里,则不断有漉漉在大声嚷嚷:谁谁谁的身上,有多少个单位的某级绝育药!

  雍若尽量不着痕迹地将那些人都看了一遍,记在脑子里。

  她打算等一下参加宫宴时,找机会把这些人体内的药力吸收过来。

  虽然漉漉的扫描范围只有三米,但她刚才曾上前献礼,此时又站在靠近门边的位置,因此,殿中哪些人身上有绝育药而哪些人身上没有,漉漉差不多都已经知道了。

  雍若听她说过一遍之后,便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规律。

  陪着长公主、大长公主进宫的,大多是她们的晚辈。

  这些人的体内,很少有绝育药。

  而各大王府中,身带绝育药的人就多了很多,而且她们身上绝育药的分布,都是一窝一窝的。

  有几家王府中,从王妃到侧妃、夫人,体内大多没有绝育药,只有少数几个倒霉鬼例外。

  另一些王府却恰好相反,除了一两个人体内干干净净以外,其他人都是身中绝育药的倒霉鬼。

  另一个规律就是:同一座王府中,那些倒霉鬼所中的绝育药,大多是同一种,最多有两种、三种。

  像英亲王府那样绝育药五花八门、品种繁多的府邸,她还没有发现别的案例。

  比如说:平郡王府中,除了平郡王妃以外,其他侧妃夫人们的体内都有绝育药,而且是同一种绝育药。

  基本可以断定:给平郡王这些侧妃夫人们下药的,应该是同一个人。

  按常理来说,这种情况下平郡王妃的嫌疑最大,因为她是最大的受益者。

  可雍若看来看去,都无法把这个人和这件事联结在一起。一脸温柔贤淑的平郡王妃,能干出这样阴险恶毒的事?那她也太能装了!

  这一点,让雍若觉得有些不寻常。

  英亲王府为何会成为这样的个案呢?

  跟家风有关?还是有人在暗中制造这样的局面?

  比如说:有意识地向那些存在利益冲突的王妃、侧妃、夫人们,悄悄提供这方面的消息,甚至提供购买绝育药的渠道,诱人犯罪?

  还有比较奇怪的一点:皇帝都绝嗣了,皇后及宫中妃嫔的体内,应该满是绝育药才对啊!

  偏偏除了两个年纪稍大一些的宫妃外,其他娘娘的体内,都没有绝育药。

  看来……皇帝绝嗣的秘密,应该在他本人身上。

  可惜,自己至今无缘得见皇帝陛下,无法确定原因……

  雍若正在琢磨这些事情时,一个宫女从正殿的后房门出来,对一个侍立在皇后身边的女官低声说了几句话。

  那女官又走到皇后身边,低声说了几句。皇后看了看雍若的方向,朝那女官点了点头,便又去应酬献礼的贵妇了。

  那名女官就带着那名宫女,走到了雍若身边,低声说:“雍夫人,隆庆公主想见见您,皇后娘娘已经允准,请夫人随白鹭去。”

  那名宫女便向雍若福了福:“奴婢白鹭,是隆庆公主身边的贴身大宫女。请夫人随奴婢来。”

  虽然她们这几人的举动,已经尽量不引人注目了。

  但皇后娘娘身边的一举一动,是殿中众人共同关注的目标,自然有很多人注意到了这一幕。

  雍若周围的人听到了她们的对话后,脸上无不露出了一些或隐晦、或明显的羡慕之色。不说别的,被公主请去说话后,至少可以坐一坐、喝杯茶吧?

  连英王妃也忍不住扭头看了雍若一眼,眼中不无艳羡之色。

  雍若便跟英王妃打了声招呼:“……若太妃问起来,还请王妃代妾身禀报一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