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7节(1 / 2)





  被人晾在一旁的师兄着急上火,心里告诉自己不用急,嘴边却冒出了一圈燎泡,看的陆外婆直喊心疼。

  “这怎么就长泡了呢?我家外孙白白嫩嫩,皮肤好着呢,连个痘痘都不长,如今嘴上燎泡就是不见少,败火的茶汤喝了一周没效果,可把我急坏了。”陆外婆甚至向邻居求助。

  陆妙看在眼里,笑在心里。

  追女生要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成,中国就不会有三千万光棍了。何况戚茹那样的,更不是好打动的人。若不是看在陆景行是她师兄的份上,说不定她还会打上一顿,之后老死不相往来。

  不得不说,女人更懂女人。陆妙险些猜对了。

  戚茹在用功,陆景行也在。之前两人谈过未来,他知道戚茹想考首都的大学,尤其是民族大学,他也觉得首都的教育比其他省市要好。因为确定了要走音乐路线,他打算学录音专业。而录音专业较好的大学,又在首都,中国传媒大学,中央音乐学院,北京电影学院都是可选择的。

  然而这话刚和班主任一提,就遭到了反对。

  “明明能上清华北大,为什么要选什么音乐学院。你理科很好,动手能力强,想象力够好,不论是学数学还是物理未来有大有前途,喜欢音乐可以将它当做业余爱好,不一定要专门去学习一个专业。”

  陆景行据理力争:“正是因为理科好,我才想学录音专业的。想要学好录音专业,就要了解录音技巧,熟悉录音设备,要了解电路系统,声压,波动学,知道混音知道剪辑,这都是理科知识。我不觉得这三所学校有哪里差,考试难度也绝对不比其他985高校低。”

  “你要是这样坚持,我就要考虑换人推荐名额了。”

  班主任见他油盐不进,恼了。

  这几年来,只要能被保送清华北大,学生都十分乐意,哪怕专业不好,未来就业不是他们想要的,都不会反抗。他第一次遇到陆景行这样讨价还价的学生,有主见是好事,但主见过了头,他就不是很乐意见到了。

  “没关系,我可以参加高考,考进去。”

  手里有粮的人会饿死吗?他又不是只有保送一条路可以走。

  班主任被他气得一佛升天二佛出窍,脑仁抽抽地疼。还是办公室其他老师见两人闹僵,当和事老将两人安抚下来,一个劝陆景行多考虑考虑,和家里商量,一个劝班主任尊重学生想法,替学生未来打算。

  陆笙对儿子的任何决定,只要不危害社会,都是赞同的。陆家二老和外孙隔辈,更是以孩子们的想法为主,不强迫他们。再说,在他们这样的富裕家庭,没有宠出纨绔子弟,外孙学习用功打算好好上大学,就已经比大多人好了。

  反观戚茹,拿到成绩单后,只稍微和程余透露自己不愿意上清北,他就理解了戚茹的想法。

  “真的不愿意?不再想想?”

  “老师,别说三思了,我都五思六思了,家里人也全部同意。您看我去参加民乐的节目,也应该猜到我是有心将音乐当成一个职业来做的。”

  “那好,你准备一下,明天带你去见校长。”

  戚茹深吸一口气,打算今晚好好练练演讲。

  第77章

  校长办公室内,黑发浓密的中年大肚男正在研究手上的成绩报告单。

  那是戚茹两年来每场考试的成绩,附注上则有她参加过的大大小小的竞赛奖项,加上两次省级优秀学生的名头,想要保送进国内最高等的那两所学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。

  然而现在有学生说不想去?

  校长觉得肚子隐隐作痛。

  “倒也不是不能改,只是我们学校从来没往民族大学推荐过学生,即便是把你的名字报上去了,对方也不一定会要。但要是另外几所常与我们接触的综合类大学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你真的要改?”

  戚茹点头:“校长,民族大学本来就以艺术类出名,不管是舞蹈还是音乐,特长出众便有机会。如果我没有拿到民乐之星的冠军,也许我不会考虑它,但现在我拿到了,有那四位的肯定,我相信对方不会拒绝我这个学生。您只要帮我递材料就行,若真的没有被选上,我会回来继续参加高考,以艺术生的身份考进去。”

  和陆景行一样,她这话怎么看怎么有威胁的意味在。

  校长前一天才刚处理了陆景行换校推荐的事,这会又碰上一个戚茹,心气不顺,凶巴巴道:“你们是组团来涮我呢!一个个都不省心!行吧行吧,都给你们换。”

  怕是上辈子欠了这群学生的。还好另外三个省心,一点都不挑。

  陆景行没告诉戚茹自己选择什么学校,于是她问:“还有谁?”

  校长一边写文件一边答:“你好朋友,陆景行。他说是想进中国传媒大学。”学校里的流言他一清二楚,之前网络上说他们早恋时,还是他和年级主任商量过后澄清的。别人家的校长轻轻松松,到他这里,什么事都得管。

  不容易呐。

  戚茹乍一听到这个名字,脸又红了红。好在校长和班主任没注意看她,只说送审材料后另行通知,就让她回家了。

  “师兄为什么不和我说?”戚茹这样想,但随即又自嘲,“我又不是他的谁,他没必要什么事都和我商量的。”

  然而拒绝的话是自己说的,到底是意难平。

  情场失意,事业抓紧。戚茹一早和学思机构约好,今年继续教口语,但线上部分取消。她打算上了大学再买笔记本,王海洋已经上了大学,网吧里的电脑不能再无限制提供给她,只好放弃。

  但慕名而来的人超过了戚茹的想象。

  她的成绩单在网络上流传,一中的宣传栏只要一更新,就会有人主动上传到为戚茹开的帖子中,然后再由其他人转到别的平台。可以说,戚茹的粉丝中,一半是和她一样的学生,另一半则是学生的家长。

  追星,是大多数家长不赞同的事情。买周边,买专辑,买海报,去听演唱会都是费时费钱的,然而将戚茹视为偶像则暂时没有这些烦恼。

  戚茹不是艺人,她不出专辑和海报,粉她不用花钱。戚茹是学生,是学霸学生,粉她可以当榜样,说不定能促孩子们的学习,即便学习上提高不了,要是自家孩子能主动坚持学一门乐器,那也是一件幸事。

  于是戚茹成为了一部分主妇口中的‘别人家的孩子’。知道她在学思兼职,临安本地学子一窝蜂都来了。

  “这,这人数是不是太多了一点?我哪有这么多精力。”戚茹看着手里的花名册苦笑。

  “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,学生主动要求学习,这是好事,我也拒绝不了啊。要想拒绝,总要有个说法,总不可能一部分拒绝,一部分接收,别人会对我们学思有意见的。当然,这事你说了算。”

  汪勇最后还是做了一些让步。这五百多个学生全让戚茹一个人来教,确实困难了点。他是个不强人所难的好老板。

  嗯,好老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