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3节(1 / 2)





  第44章

  “商用?”

  “对,翻奏的不算,可是原创是有价值的,完全可以用来盈利。我知道你不差钱,可送上门来的合作有什么不好?难道要白给别人用吗?”

  若是能往作曲家的道路上走,比单纯的演奏家更容易出名。徐宏拉二胡的水平极高,放到国家级乐团里演奏完全没问题,但要说创新,他一个老头有心无力,跟不上时代的潮流。

  戚茹总疑心她的重生会改变历史轨迹。虽说目前为止,她记忆中的大事件没有偏差,可她本人考入一中而非二中就是最大的偏差。原本的同学成了陌生人,家庭住址改变,戚奶奶身体健康,徐宏和她们成为了邻居。

  上辈子,徐宏离开临安重新进入乐团的契机是戚奶奶的过世,这辈子戚奶奶若是长命百岁,他也就没了理由离开。

  好在她已经没有重生之初依靠他人成名的想法,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,成功不过是时间问题。

  但陆景行对赚钱似乎没什么兴趣。

  “这个可以赚钱吗?”他张大了嘴,一脸惊讶,“我之前写过三首歌给同学。”

  弹钢琴久了,编曲仿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陆景行在音乐上的天分大家有目共睹,林启光当初答应陆老教他外孙,也是因为看中了陆景行在乐理上的天赋。

  “那个不一样,给同学写曲是你的心意,但现在有人要用你的原创曲,这是知识产权,是属于你的权利,你有权收费。若是白送成了习惯,以后就没人再做原创了。”

  不花钱就能要到别人辛苦而来的创作,长此以往便会形成恶性循环。

  五线谱才写到一半,陆景行停笔,认真思考了一下这件事,然后回复了给他私信的程江

  ——可商用,你们想怎么合作?

  程江自己的微博账号是二十四小时无间断挂着的,因为工作时间自由,他每天都会看粉丝私信。

  这天他刚从公司出来,一时兴起准备开车去录音棚看看三个月前签约的新人进展如何。但北京的堵车全国闻名,下班高峰期尤甚。

  有个笑话说,北三环人和天津来的朋友在北二环聚餐,天津的朋友到家后报平安,却发现三环的朋友仍旧堵在二环。

  一辆不起眼的丰田夹在长长的车流中,连按喇叭都没了脾气。眼看着一小时之内汽车不会移动,程江刷起了微博。

  这一刷,就看见了陆景行的回复。他立马就把堵车带来的怨气抛在脑后,开始思索如何回答会显得更有诚意。

  程江为何会如此看重陆景行,还要从三个月前签约的小歌手身上说起。程江看中了小歌手的翻唱能力,他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学习,却无师自通掌握了最适合他的吐息方法。他声线也很特别,和一般翻唱歌手没有辨识度的嗓音比起来,犹如鹤立鸡群,给人印象极深。

  从几百个翻唱歌手里挑出一个,程江看中的除了他的翻唱能力,还有原创能力。如果一个歌手兼具歌手和词曲作者三重身份,无疑是最好的卖点。

  这名叫白咏吟的新人没有让公司失望,一个月内独立完成了两首歌的创作。可这还不够,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的发展,唱片的销量在逐年下滑,公司在新人没有闯出一定名气之前,暂时不会为他制作唱片。

  上级决定让程江当白咏吟的经纪人,负责帮他在网络上打出名气。于是‘古韵’发布第三个视频的第二天,一直关注‘古韵’的程江就把音频下载在手机中,顺理成章的,白咏吟听见了。

  灵感总是来的莫名其妙,一听完这段音乐,白咏吟便根据主旋律写了一首歌,曲子是从陆景行的音乐改编而成,填词才是原创。但问题是,这首歌同样是陆景行的原创。

  如果没有征得对方同意,以正当方式获得授权,容易引起纠纷。国内的歌唱类节目大多是以主办方的名义向原作者要授权,歌手才能进行演唱,一旦有人未经允许直接演唱,便能扯到版权纠纷。

  黑红也是黑红,同样能涨粉,但程江不希望自己的歌手以负面形象出道,他尊重每一个创作人的权利,于是他来和陆景行谈合作。

  想了半天,他回复道:不知能不能把《守静》这首歌授权给我们公司制作歌曲?版权费可以商量,不买断,若是出唱片,后续给一定数额的粉红,底价一万元左右,你看可以吗?

  按理来说,白咏吟若是只拿这首歌在网络上进行翻唱,不会有太大问题,但他如果把这首歌唱火了,必定要收录到唱片中,制作成专辑,最后依旧要用于商业。而目前基本上的唱片公司都不会买断作曲,而是给予分红。

  陆景行这会正在给戚茹排练,指点她如何分出多声部,节奏感该如何把握。林启光在一旁观察,陆景行说对,他便露出一副‘孺子可教也’的满意表情,陆景行若是指点错了,他便又换上一张‘我没有你这个徒弟’的脸。

  好不容易把一首曲子分成五个部分,天都黑了。因为林妈不在,戚茹和林老一起被邀请去陆家做客。

  一进陆家,戚茹便觉得气氛不太对劲。

  陆妙听见开门声兴冲冲跑出来,嘴里一直喊着:“哥哥我给你说一个好消息。”可见到她和林老之后便像是闭嘴的鹌鹑,兴奋劲收了起来。

  “怎么了?”陆景行问。

  “没事,晚上再和你说。”陆妙挽着戚茹的胳膊向饭桌走去。

  离开饭还有一段时间,陆妙和戚茹聊八卦,林老和陆外公下棋,陆景行一个人坐单人沙发,摸出手机看了看微博。

  一万块?陆景行皱了皱眉。

  他不懂唱片的行情,也不知道歌曲该如何收费,于是硬把戚茹从陆妙身边拽了过去,点开私信页面道:“你回。”

  陆妙本来生气哥哥没眼色,但页面上那一串零激起了她的兴趣。

  “天哪,一万块!这是什么,我要看我要看。”

  上辈子好歹是混娱乐圈的,戚茹认识不少歌手,多少知道点内幕。外国行情和中国不太一样,通货膨胀几十年,货币的购买力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,但换算一下,以陆景行目前约等于无的知名度,一万块确实是个合理的价格。

  “这个价格挺有诚意,你可以考虑应下。毕竟我们这是成曲,对方要用的话,改编余地不大,相当于你是作曲人了。”

  如果只是一小段旋律,价格也许没有这么高,甚至可能算不得版权,但陆景行和戚茹是合奏,主次分明,节奏感强,夹杂林启光友情出演的鼓点,填上词几乎能直接变成完整的一首歌曲。

  陆景行还是那句话:“你回。”

  陆妙在一边催促:“是哥哥的作曲被人看中了?那快点答应,哥哥他写曲子分分钟啊,不用犹豫。”

  戚茹见陆景行没有意见,于是回复私信。

  ——可以,但我需要正式的书面合同。你们把合同准备好,分红的比例定好之后快递过来,我再签字。稍后我把卡号写给你,不要现金,转账吧。

  很快那边来了回应——好,合同我们会尽快准备。

  陆景行头一次写曲挣钱,内心涌出一股微妙的感觉。他兼职的工作五花八门,从帮别人遛狗到给别人当中文翻译,却第一次靠音乐。他原以为学乐器是单纯用来享受的,却没料到这也能成为一种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