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88节(1 / 2)





  它是一个如此不正式、如此滑稽的奖,只能作为热场节目,以笑料百出的方式穿插在金烛奖中间举行,整个晚上也不过颁出了三座而已。

  可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,它滑稽外表下无与伦比的真诚。

  没有谁比黑幕奖更会开玩笑,但也没有谁比它更加认真。它就像每一个我们这样的小人物,一边卑微地自嘲,一边诚恳地诉说梦想。

  这届金烛奖的颁奖典礼结束后,网友尽数涌到协会官博下,问他们黑幕奖到底是怎么回事,到底是如何创办的。

  官博回答说,这只是林景开玩笑的想法,但现在被证明可行。“颁发未来的奖项”这个点子,是金烛奖对他最浪漫的纪念和感谢。

  “如果世界上一定存在一种黑幕,我们宁愿它就是这样的。”评委会主席说。

  另一边摩拳擦掌的刘金钟,看到黑幕奖的真相后,终于明白为什么它没有操作余地了。因为它归根结底是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,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,才能在这个舞台上领走真正的奖。

  刘金钟情绪复杂地给那位评委打电话,问他这奖到底是怎么选出来的,他们怎么就能在那么多人里,找到真正被埋没的金子?

  对方更加复杂地告诉他:“我们都是在提名里挑的!还以为这奖会叫最佳新人xx奖之类的。结果,谁知道那些狗比提名都是从哪找的。”

  他们不知道,林景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,就把这些提名一笔一笔记在了心里。

  第67章 消业人

  颁奖典礼结束了,关于它的讨论却还热火朝天。

  三位黑幕奖的获奖者一炮而红, 无所不能的网友扒出了他们的履历, 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激励,也对“黑幕奖”有了更充分的认知。

  在所有话题里, “林景”两个字的出现频率特别高。和他自己设想的功成身退完全不同,他的存在感被拔高到了让人仰望的程度,而且这还不算完。

  议论声到达顶峰的时候, 突然又有一把大火烧起——《人民日报》竟然发了一篇关于林景的评论文章!

  《景行行止, 心向往之——从林景身上折射出的榜样力量》

  “最近, 所有人又被同一个名字刷屏了。为什么说‘又’呢?两年以来, 林景几乎是国内演艺圈最活跃的一名艺人,从参加节目一炮而红,到半年逆袭计划、电影《倒计时》、呼吁创办金烛奖……这个名字盘踞在头条新闻里, 吸引着我们所有人的视线。”

  “今天的他, 已经稳稳踏入一线明星的行列,然而对他的定位, 大家都说不清楚。说到作品, 只有一部《倒计时》广为人知, 他并不属于严格的实力派。但如果把他分为偶像派,更加大错特错。”

  “他是当今娱乐圈里极特殊的存在,如果非要下个定义,笔者宁愿称他为——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领袖。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文章回顾了林景近两年做的几件大事,分析它们透出了哪些正面品质、以及造成了什么积极影响。并非纸上谈兵,而是结合着实地调研和大数据分析。

  文章最后说:“这个时代并不缺乏意见领袖, 却已经很久没见到过精神领袖了。不论林景未来还能为世界带来什么,我们共同期待着。”

  这只是一篇网评,没发在报纸上,但也足够吸引眼球了。有人戏称,这篇文章相当于一份官方安利,呼吁大家赶紧对林景转粉。

  现在的林景,在娱乐圈中处于非常特殊的地位。他一没作品二没活动,几乎不在外头露面,是实打实的“网红”,可是他的路人粉太多太多了,全网随处可见对着他照片土拨鼠尖叫的人,就差没真的成立个邪教拜一拜了。

  人民群众真情实感地喜欢他,不是对明星的那种喜欢,倒很像喜欢《感动中国》获奖者的感觉。

  经历这么多次打脸之后,从死忠粉到路人粉,再没有哪个敢轻易质疑他。大家捂着脸,可算是学乖了——林景说的话?信!林景又要干啥?支持!还需要理由?难道隐隐作痛的脸不是理由吗?

  网友:我特么铁服。我特么服爆!

  林景本人转发了那篇文章,谦虚地表示:“惭愧,‘林景’并没有什么好期待的。值得我们每个人用心期待的,是未来那个更好的自己。”

  不出所料,后半句无脑鸡汤又成了年度金句。

  刘金钟看着人民日报的文章,心里那叫一个难受。他打开手机,给各位老板弹视频请求。

  为什么被踢到黑幕奖里的评委那么消停,为什么他刘金钟就真的吃了这个暗亏一声不吭,为什么他们明明已经渗透了金烛奖组委会,却在最后功亏一篑?

  控制金烛奖失败,归根结底不是因为林景的骚操作,而是因为那些支持他的老板跑路了。

  连搞黑幕的合作对象都没了,他还搞什么搞?倒不如让金烛奖正常办两年建起信誉,再徐徐图之。

  几位老板放他鸽子的原因也很简单,他们得先处理江云画这边的烂摊子。

  他们都属于江云画利益同盟,和她有着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,甚至隐约知道她在贩毒。复杂纠缠的利益链加深了他们的信任,让他们更好地展开合作,在当初是极为有利的,现在却成了个大麻烦。

  警方对江云画的调查,并未随着她的倒台而结束。贪污行贿、谋财害命、非法交易……她身上洗不清的点太多了。顺着那些纠缠的利益往来,警方轻易查到了几位老板头上,所以他们焦头烂额,忙着抽离所有相关利益链,根本没工夫搭理金烛奖。

  刘金钟估摸着事情到今天该告一段落了,才打电话问他们,要不要继续和金烛奖死磕。

  第一个老板还没说几句,他桌上的内线电话响了起来。老板接完电话脸色大变,对刘金钟说:“这几年先别插手那个破奖了,慢慢来,咱们慢慢来。”

  刘金钟:“??”还没等他问清楚,老板直接关闭了视频。

  刘金钟一连打了几个电话,老板们都告诉他先缓两年,整齐得就像训练过一样。

  最后他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。因为举报的人太多,警方只好按照许由爆出来的名单 查了一遍。那名单上不乏各大公司的一线艺人,因此各公司忙完江云画的事,又忙着帮艺人打点关系、遮掩真相,甚至作伪证自证清白。

  如果名单上的人全部凉凉,国内娱乐圈会发生一次集体大翻车,一线阵容里至少抹去三位,无数资源都要重新寻找合作伙伴,各大公司精心培养的人才圈,会被撕出一个巨大缺口。

  不过,这个缺口到底能不能撕出来,要看韩铎和贾元勋如何操作。

  没人知道,从一开始林景的计划就分为两部分。韩铎负责搞掉吸毒艺人,制造娱乐圈的人才缺口,林景负责创办奖项——尤其是黑幕奖,填补这个缺口。

  如果韩铎操作得好,大批艺人被江云画事件搞凉,娱乐圈就迫切要吸纳新人。黑幕奖的评委肯定会把那个提名名单透露出去,林景精心挑选出的人才,就通过这些人进入了高层视线。

  新鲜血液的加入,会打破许多以前的固有规矩,搅乱业界的“圈子文化”,提升业内人士的整体水平。如果这样的换血多来几次,说不定真的能把“先艺人后作品”的模式改成“先作品后艺人”。

  创办新奖从来都不是他的目的……至少不是唯一目的。因为新奖就算能公平办几年,还是会随时间推移落入资本的魔爪。林景想从根本上动刀,把这个圈子里根深蒂固的恶性肿瘤变成良性的。

  这个目标说来可笑,就像一只渺小的蚂蚁偏要抬头仰望天空。林景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有几成成功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