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0节(1 / 2)





  随着时间推移,观众会对此越来越敏感,产生逐步加重的心理紧迫感。

  从片名上也能看出,这是个跟时间有关的戏,选这种架构方法,再合适不过。

  他从头开始,仔细地看去。

  剧本并不完善,只用寥寥数语勾勒了一个大概,台词也只暂时填充了一两句,但足够让他看懂剧情了。

  ——

  1、5月5日

  阿京安静地躺在医院里,面色憔悴、形容枯槁。床头放着他的病历,已然病入膏肓。

  画面一闪即黑。

  2、6月3日

  一直修长枯瘦的手,在《临床实验协议》上签下“阿京”的名字,他抬起头来,对面前穿着白大褂的人说:“别告诉我哥哥。”

  主任医师看着他叹了口气。于是,阿京跟着一群白大褂,开始进行各种实验,他本人有时状态不好在一旁看着,有时也亲自操作。

  白大褂们会抽取他的血液、毛发等物,往他身上打莫名其妙的针,定期给他做检查。

  日历牌以看不清的速度翻阅着,实验也在慢慢推进着。

  3、8月3日

  苍白寂静的医院走廊中,阿京走过转角,偷听到两个白大褂的讲话声。

  “实在是缺钱,经费所剩无几,快要做不下去了。”

  “如果继续这样,那就只能让阿京……”

  阿京冲出去对他们说:“我可以继续做实验,让我继续参加。”

  两人对视一眼,冲他摇头:“主任不会同意的。”

  阿京来到主任的办公室,刚刚进去,就被赶了出来。然而他锲而不舍地扒在门框上,死不撒手。

  4、8月4日

  阿京在病房里拿着一个本子勾勾画画,哥哥在旁边同他说话。

  “人家主任都把你赶出来了,而且那个实验经费紧缺,又那么危险,就算参加了也……听哥的话,别再固执了。”

  阿京充耳不闻,继续在本子上涂涂画画,镜头下移,他的本子上写着“阿京的愿望清单”,上面列着一溜儿奇葩的愿望,例如“和老妈一起参加lol比赛”、“暴打一顿熊孩子”,“参加的研究项目获奖”……

  但是,心愿单最下面的一项被涂黑了。

  哥哥说你别想七想八,好好治病才是正理。阿京说,这些愿望我能完成。

  哥哥说你怎么完成。

  阿京说:“幻想。”

  5、8月7日

  阿京躺在床上,进入梦乡。他再次睁开眼时,竟然面色红润身体健康,精神状态也异常地好。

  在这幕剧情里,他带领一个研究项目大获成功,得了诺贝尔生物学奖。

  6、9月1日

  ……

  张三看前面四幕的时候,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这是部喜剧,但看完第五幕,他就懂了。

  阿京是一名癌症患者,同时也是个医学硕士,跟着导师研究一种新的抗癌药物。阿京对这项研究异常热情,把它看做自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,主动提出试验药物。

  但项目组经费紧缺,临床实验进行没两天,被迫中止了。阿京去找导师,结果被赶出来。最后一根救命稻草,就这么断了。

  阿京有一个愿望清单,是他死前想要做的一些事。实验中止后,他认为自己活不下去,心如死灰,每天躺在病床上什么也不干,只是幻想。幻想自己实现愿望的过程。

  这些幻想,就是这部喜剧的真正主线。

  就如同穿越一般,在幻想里。

  他有时是奇葩的研究员,凭借各种奇奇怪怪的姿势完成实验,最后竟摘得诺贝尔奖;

  有时是妈宝电竞男,带着老妈一起参加比赛,骚操作频出,竟然得了世界冠军;

  有时竟然还变成十来岁的年纪,牛逼哄哄,把同龄熊孩子暴揍一顿……

  总之,他幻想的,都是一些很奇葩很骚气,谁都很向往,但谁都不敢做、也做不到的事。

  这是非常典型的喜剧片表达,让故事主角做一些观众想做又做不到的事,满足他们的欲望。

  比如在上面三个幻想里:学生们满足了“不用努力就能当学霸”的欲望;游戏玩家满足了“不被父母阻止、甚至反向操作带着父母一起打游戏”的欲望;而大部分人都满足了“不被道德绑架、想揍熊孩子就暴揍一顿”的欲望。

  而且,不仅仅只是满足,甚至还有溢出——学霸得了诺贝尔奖,游戏玩家得了世界冠军。观众看到一半,已经达成心理预期,看到结尾,会感觉超乎意料地爽。

  张三也看得极为爽快,他甚至已经开始思索,可以往故事里加进什么样的包袱,把它变得笑料百出。

  每一个幻想故事都相对独立,会给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观影体验、不同的开心和爽感。

  最重要的是,这种形式很适合这部电影的体裁,每一个日历牌,都会开启一段现实+一段幻想。

  幻想和现实双线并行,前者相对割裂,后者却很连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