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9节(1 / 2)





  宝茹与周媺互相看了一眼,心领神会。这名字确实有些古怪,鸟雀不过是个物件,除了那不通文墨的乡下地方随口给女孩子叫个名儿外,便只有丫鬟会取这样的名儿罢了。

  听说韩家开着一家书坊,常与那些读书人打交道,其中固然有许多穷酸,但是也不乏一些富绅名士。去岁,四娘五娘的大姐嫁给了吴中名士做小星,且不说那名士年纪够做她父亲了,只是为妾——她们这样的人家,又不是穷的揭不开锅了,要卖儿卖女。

  只能说韩家的大家长是有青云之志啊,就连给女孩子取名字都是些高飞之物。宝茹与周媺已经很清楚其中的缘故了,至于玉楼晓不晓得,呵,她既不偏不倚地问了这事儿,无论别人觉着她清不清楚,反正宝茹是觉着她定然是知道的。

  “遂令天下父母心,不重生男重生女。”宝茹慢悠悠地念了这句诗。

  三人也只是心中叹了一回,到底别人家事,便丢开手去,不再多想。

  玩乐几回,周媺这才带着她们进了一家酒楼,这酒楼临着一条小河道,没甚出奇。只不过周媺订到了三层的一个小包厢,那包厢的窗子正好对着待会儿放烟火的场院。

  走了一路,不说宝茹三个平日很少出门的闺阁小姐,就是后头跟着的丫鬟婆子也是十分累了,进了包厢,周媺就特意让她们坐了另一桌,单给她们要了夜宵儿。反倒是宝茹几个只要了几杯清茶,实在是一路上小吃太多,一样只尝了几口,便十分撑着了。玉楼是头一个没得节制的,刚刚只得点了一盏山楂消食茶。

  她肚子十分胀,只让周媺与她揉肚子。宝茹则在一旁讲些笑话来逗她笑,她忍不住就笑起来,一笑就越胀了。周媺只得摇摇头,都懒得管这对儿欢喜冤家了。

  过得一会儿外头开始放起烟火来,却不是大烟火。只是近处灯市,各个铺子在放一些桶子花、炮仗、地老鼠、旗火罢了,这些都是比较小的烟火,不比盒子花形制庞大,放起来可传很远,但却不是说这些烟火就没有可观之处了。

  整个街市家家都放这烟火,沿着这一路有吐莲、金丝菊、一丈兰、赛月明、水鸭、水鼠、满天星、遍地锦、金钱、银台、风车、滴滴金等诸多花样,火树银花一样,众丫鬟婆子也簇拥着宝茹几个倚在窗边,间或见着一两个格外奇巧的,便指着叫别个看,口里啧啧称奇。

  等街市上放完这一轮,远处场院上才开始放烟火。这一次七夕灯会烟火都是湖州各个行会出钱放的,每个行会都认一捐,这才凑出了这一场烟火。

  头一个烟火就叫宝茹这一个见过‘世面’的现代人大开眼界,只见焰火升空,先成界画栏杆五色,每架将完,中复又出现宝塔楼阁之类,并有笼鸽喜鹊数十在盒中乘火飞出。

  宝茹忍不住叫好,拍起手掌来。

  接着又是一阵‘五花儿’,所谓‘五花儿’就是五个花儿为一轮,和前头一样,也有三层。这是宝茹今年元宵节见过的,只不过同样是‘五花儿’,花样却有许多不同。这次的是寿带葡萄架、珍珠帘、长明塔等花样。

  后头烟火一盒接着一盒,也各有特色——有动物、飞禽、昆虫如仙鹤、蛾、蝉,又有花卉如莲、菊、梨花、桃花、葡萄;有楼台殿阁,还有人物如货郎担,五鬼闹判,十面埋伏。正所谓万般傀儡应有尽有。

  等到了最后,又是精彩的一轮奇观:又是一盒三层,一层为‘天下太平’四个大字;二层为鸽雀无数群飞,取放生之意;三层为四小儿击秧鼓唱秧歌,唱“太平天子朝元日,五色云车驾六龙”一首。

  最后一点烟火烧尽,至此方歇。

  周媺还冷静一些,宝茹与玉楼已是满脸通红。烟火放完,丫鬟婆子收拾包厢里放的乱糟糟的包袱行李,宝茹看一看怀表,居然已是子时一刻了!几人也要各自归家了。

  等着丫鬟收拾的时候,玉楼颇有兴致地问道:“你们说今日这烟火该烧了多少银子啊!我怎瞧着比元宵节那日还要气派!”

  “商会出钱自然大方些。”宝茹毫不犹豫地道:“不算这灯市里各家自放的,只说场院里那些,只怕要上万两银子!”

  “上万两啊,”玉楼忍不住做起白日梦来:“要是这些银子都给我那该能买多少好玩的。”

  丫鬟婆子已经收拾停当了,宝茹在下楼时忍不住往楼下再看了一眼:各铺子都在上板,摊儿,担儿,也各自散去。好鲜活的市井模样。

  她终于微笑起来——虽然这个时代有这样或那样的混账,还没有变得像未来那么好,但终是也不很坏了。

  第18章 秋爽来学

  七夕过后,白日里天气依旧炎热,可是夜间却渐渐生起凉意来。虽则宝茹体质怕热,晚间姚太太却不许只穿肚兜歇息,只让小吉祥看着她穿上中衣。

  “姐儿且可怜我吧,若是你着了凉,太太只拿我是问呢!”小吉祥这般哄着宝茹穿中衣。也就是遇上宝茹她才敢这样劝,宝茹自然不是那等刁钻的,平日里待她不仅不打不骂,一样样事儿,还都与她商量着来。自己每每夹在姐儿与太太之间时候,姐儿也从没不管她,怕她交不得差,往往就不任性了。

  宝茹抿着嘴不说话,心不甘情不愿地穿了中衣,这才躺回了床上。

  天气既凉,宝茹的暑假也就要完结了。这一日家里正准备过中元节的种种,外头来了一个小厮儿,只递了一只花笺儿。这小厮是丁娘子家里的,花笺上不过是知会宝茹,过两日,白露时节,正是一个好日子,众小娘子自来就学。

  宝茹早等了这一个,拈了笺子便禀了姚太太,姚太太这下中元节也丢开手去,只安排如意去准备腊肉、芹菜、红豆、莲子、红枣、桂圆这六礼,又拿红绸袋儿装了搁在礼盒里。见这样犹嫌不体面,吩咐厨下花婆子,白露那日早早起来,做四样最拿手的精致糕点,教宝姐儿一同送给夫子。反倒是最重要的束修银子最是容易,只拿一个锦囊袋儿,包裹了一个十两的银锭就是了。

  白露这日至了,宝茹早早起来,姚太太半年不出门的,今日也要陪她去见夫子。因是第一日,格外要早一些,连早饭也吃得匆匆,竟是比姚员外还要早出门了。

  石狮子街离纸札巷子并不很远,家里车夫套了马,一顿饭的功夫也就到了。可宝茹却不是头一个,那丁娘子家门口早停驻了两三驾马车,显见得也是送小娘子上学来的。

  姚太太领着宝茹,如意和小吉祥跟在后头。下得马车来,就有一个小厮迎了上来,引着姚太太往里走。几人先是绕过影壁,就是一座垂花门,这边沿着游廊又走了一段,这才穿过了夹道,往夫子房里去了。

  姚太太进去时,里头已有人了。一个是学堂里莫道聪的姑姑,莫家是在文华胡同里开文具店的,据她讲,平常小娘子搭巧绘板时,她就拿着笔杆子搭架子了。

  一个是白玉奴的母亲,她母亲在这附近也是名人了。白玉奴打小就失了父亲,只她母亲带着她与弟弟过活。没得当家人日子难过,哪里也不肯要一个女人家做活儿,后头她母亲一咬牙做了牙婆子。

  所谓牙婆,牙,是说集市贸易中以介绍买卖为业的经纪人。若是男子,就称作‘牙人’、‘牙郎’、‘牙保’,若是个妇人,就叫做‘牙婆’,也叫‘牙嫂’。又因为妇人出入后院方便,这些牙婆牙嫂并不插手贸易经纪,只专卖做人口买卖。

  她母亲自做牙婆后,人只称她叫白嫂。这白嫂倒是很能为,每年都往那遭了灾的乡下地方采买男孩子女孩子,因着她看人极有眼光,很快就在这一行站住了脚。如今白嫂也是这一带数得着的牙婆了,往往谁家要买宠妾、歌童、舞女、厨娘,针线供过,粗细婢女等,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她。

  只是怕因为她一个人撑起家业,家里说一不二,雷厉风行,强势惯了。作为她女儿,白玉奴反而十分腼腆,羞羞怯怯的。

  宝茹与白玉奴关系不错——虽然宝茹厌恶人贩子,但她也知道在这时候,买卖人口是再正当不过的,不然她家的丫鬟婆子哪里来的?她还没迂到那般。白玉奴性格十分胆小羞怯,但是并不讨人厌,宝茹与她相处也就还不错。

  家人带着小娘子与夫子拜了拜,如此这般一套礼仪,这才算完,这样姚太太就回家去了。

  家人回去了,小娘子们却得留下来。今日是第一日不会正经上课,可却是有事做的。宝茹先往平日上课的屋子里去,屋子里此时除了先她一步来的莫道聪与白玉奴外,还有三个女孩子。其中两个是前些日子七夕灯会上才见过的韩莺韩鹂,另一个与她们说话的则是晁月娘。

  宝茹望了一眼晁月娘,那晁月娘也见着宝茹进来了。宝茹与其他几个女孩子互相见礼,偏只她,磨磨蹭蹭,憋到最后才不情不愿地与宝茹问好。

  宝茹见她这样心里只觉得好笑。她与晁月娘不过是两个十岁大的小娘子,能有什么仇什么怨?只不过是一点子小孩子拌嘴的小事,每回宝茹见晁月娘不想理她,却碍于礼数只得与她交际的样子,都觉得格外好玩儿。

  宝茹觉得好玩,晁月娘可不觉得,她觉得姚宝茹讨厌死了。

  话从头说起,晁月娘的母亲与丁娘子年轻时候也是同窗,丁娘子早就认得她了,一开始进学,也让她来做了课长。只是后头,连着几回同窗们一同办些游戏,她也没料理好,第二年丁娘子让她们自己选课长时,大家就都选了宝茹。

  那一日在学里她还能忍着,一回家哭得眼睛通红,只觉得十分丢人。至此她便与宝茹不好了。

  也没等多久,其余同学也陆陆续续到来。宝茹只与周媺、龚玉楼两个占了一排三坐儿的长案,这就细语起来。也不只她们三个这样,凡是有那好朋友的,自然都是一处儿的。反正她们怎的坐,丁娘子是不管的,她反而觉得这样能和睦些,只随她们选位子,只是选了地方,半年就不能改了。

  刚到巳时,丁娘子领了三个妇人进来,原本屋子里虽不说嘈杂热闹,但也绝不安静,这时丁娘子才一进来便四下寂静了。还是古代老师有权威,宝茹心中感叹。